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0:55    次浏览
如果评选2016年度手机热门技术,那么双摄像头技术很有可能入围并最终夺冠。其实双摄像头方案很早就在手机被应用,但受制于元器件供给和软件优化成熟度,并没有真正普及开来。双摄真正意义的大规模应用,是从荣耀6 Plus开始,到了荣耀V8、荣耀8等主力热销机型,才让双摄普及真正掀起了高潮。在苹果iPhone7 Plus采用了双摄像头方案之后,双摄已经成为旗舰级几乎必备的选项。在这个不上双摄似乎就要落伍的时代,其实双摄像头技术并不是能够简单驾驭的,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同时,对双镜配合的方式、后期图像处理算法均提出了全新的挑战,而不是1+1简单叠加那么简单。 为什么双摄方案会大行其道? 拍照是手机的强需求,拍照品质很大程度决定了手机是否受消费者欢迎,但实际上,目前很多手机的拍照品质并不尽如人意,受限于CMOS传感器的面积、镜头口径、光圈和焦距,手机通常在暗光环境下很难拍出细节丰富、清晰度高的照片,也无法拍出如单反那样焦外化开的浅景深照片。如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?加大CMOS图像传感器的面积显然是受到局限的,手机的厚度决定了镜头法兰距的限制,镜头口径根本没法做大。因此,敢于创新的厂商就开始着手研发了双摄像头的方案——用两颗摄像头协同工作的方式,等于变相增加了传感器的面积和镜头口径。同时,如果其中一颗摄像头用于捕捉景深数据,那么就可以后期处理出如单反相机一样的浅景深照片。这些特点直接弥补了手机拍照的重大缺陷,可谓是实用性十足。不难看出,双摄其实是曲线救国的办法,在这里可以大胆地推断,在未来随着半导体技术和光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,双摄有可能会被淘汰,但是在当下和很长一段时间内,双摄都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。双摄的技术难点不在于硬件叠加,就如人眼那样,视网膜后神经连接的大脑才是成像的关键,而手机双摄的难点则在于两个摄像头如何分工合作、图像处理器的能力和软件算法的优化。第一代双摄手机早在2014年就出现了,但真正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机型,则是2014年底推出的。这一代手机以荣耀6Plus为代表,在算法上已经开始初步成熟,其虚拟大光圈拍照的效果已经有模有样,尽管偶有算法小Bug,但总体体验的提升还是明显的。到了今年,有了之前的试错和技术积累,双摄手机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。 都是两个镜头,但其实原理和特点有大不同 最早的双摄手机,其实并非为了提升拍照质量,而是为了拍3D照片诞生的,因此只是昙花一现。随后有厂商提出的双摄方案,是想通过双镜头,获得两倍的进光量,从而大幅提升昏暗场景下的拍照能力。但由于相位微小差异,在合成图像时对算法提出了严峻挑战,在图像处理器和算法不尽成熟的情况下,1+1的结果甚至是小于1,所以此种方案表面上十分理想,实际上应用价值不大。而荣耀V8和荣耀8采用的方案,则进行了变通,采用了黑白、彩色双镜头方案,主摄像头负责采集彩色照片,黑白摄像头则采集黑白细节数据,由于黑白摄像头的像素面积极大,通光量也较高,所以在暗光环境下,容易获得更多的细节、噪点也相应减少。因此,用户在使用这类双摄手机时,有时会发现即使用手挡住其中一个摄像头,成像也没有太大变化,其实是因为环境光线明亮,第二摄像头没有开启所致。只有到了暗光环境,双摄才能发挥意义。这种方案更加贴近现实需求,毕竟暗光拍摄和背景虚化,是手机拍照的两大痛点。同时,该方案的算法也更易优化,在当下无法实现1+1=2的情况下,1+1=1.5其实是更成熟、务实的方案,所以这种双摄方案,也被众多厂商模仿。苹果iPhone7 Plus的广角、长焦双镜方案,则是另外一个角度的1+1=2,或许是苹果对自己的单个摄像头的成像质量有足够的信心,因此苹果版的双摄着眼于解决手机拍照的第三大痛点——变焦基本靠走。同时得益于长焦镜头的强背景虚化能力,iPhone 7 Plus不需要软件后期模拟就能拍出浅景深的照片。虽然之前也出现过支持光学变焦的手机,但普遍镜头庞大,体积厚重。而苹果的解决方案,等于拥有了2倍光学变焦,拍摄远处的物体不用靠走了,对解决拍摄自由度大有帮助。这种解决方案的好处很直接,难点也不少,首先单个摄像头的素质必须极高,否则双摄就是画蛇添足。同时长焦端的镜头,对手持拍摄的稳定度要求要远超广角镜头,这就要求图像传感器的ISO必须足够高,才能保证快门速度,同时还得有光学防抖与之配合,否则拍摄远端对象,会出现易糊现象。还有就是,广角端和长焦端的切换必须是无缝的,如果用户在操作变焦时,出现明显的镜头切换,体验将很糟糕。这对图像处理器、软件算法和系统优化的要求极高,特别是有些厂商在数码变焦都做不流畅的情况下,要做这样的双镜头变焦切换,简直是难于登天。 双摄像头技术,是一块创新试金石 双镜头技术的演进和普及,是一块很好的创新试金石,毕竟和硬件堆叠不同,图像处理和软件算法,都需要深厚的积淀和巨大的投入才能有成果。只有那些敢于尝试新方案,而且对于新技术、新方案的弊端和缺点,能花功夫去一项项解决的厂商,才能够让新技术真正造福消费者。现在在互联网手机圈各种玄虚名词横飞,一有什么新技术噱头,就经常一窝蜂地跟进,而很少去关心这些新技术新方案到底还有哪些不足和缺点。按照这种趋势,估计为了好卖,安装了两个摄像头一个彻底不工作、或是第二个摄像头就是装饰的假双摄的手机将会陆续出现。这种现状短时无法改变,但这并不妨碍敢创新的厂商继续推进双摄的进程,毕竟在智能手机市场上,略币驱逐良币的故事不会一直发生,市场总归会回归理想,消费者也会用脚投票。比如说,在双摄颇有建树的荣耀,在互联网品牌中是一个异类,荣耀手机跑分水平并不突出,但在用户真正在意的用户体验上,在品控和创新投入上,却有自己独特的坚持。双摄机型荣耀V8和荣耀8的出现,也说明互联网品牌并不是只能去靠性价比才能生存,依靠创新和创意、依靠品质和工业设计,同样可以俘获对时尚感、科技感都要求苛刻的年轻用户尽管双摄手机目前还是阳春白雪,有实用价值的双摄手机比如iPhone 7 Plus、荣耀V8、荣耀8的价格较高,而出货量较大的普及型产品如iPhone 7、荣耀畅玩等机型还无缘双摄。双摄图像处理算法尽管还处于起步阶段,但也开始慢慢走向成熟。复杂的图像处理技术开发和双摄像头硬件,构成了双摄手机的两大成本,这也是为何当前双摄手机大多是高端的原因。在我看来,只有产品和技术大规模应用,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。技术研发的成本可以通过走量快速均摊,而双摄像头的硬件成本,则有赖于半导体和光学工艺的进步,把成本拉低至可普及的区间,才能让双摄在智能手机拍照的历史上,写上厚重的一笔。所以,双摄有可能除了在旗舰机上被应用,也有可能在用户热情欢迎之下,逐渐在中端甚至经济型手机上普及。